《摩登舞“運動生物力學”的基本原理》
《運動生物力學》的基本原理是研究人體或一般生物體在外界力和內部受控的肌力作用下的機械運動規律;研究體育運動中人體的運動規律;揭示人體複雜運動的各種原因,包括肌肉神經控制,肌肉收縮的機制,能量的轉化與守恆等。。。
【摩登舞】身體表現力動作, 在符合動作技術規範的前提下,利用延時、切分等手段來時充分使身體的運動速度產生強烈的視覺變化,這種身體表現力動作也許就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好壞之分,或美與不美之分!但有誇張和收斂之分,只不過因時、因地、因人之宜罷了。
提起“移動”人們往往都以為是用我們的雙腳來“移動”,這是由於我們沒有很好的理解“移動”是需要“能量”的,換句話說任何物體的“移動”(運動) ,都離不開力的作用。也就是說這個物體在受到“力”的作用,而且這個“力”要足夠大才會使物體發生“移動”。因此,任何物體的“移動”都離不開“力”的存在,其“移動”的方向、快慢是與“受力點”相關的,那麼在舞蹈中了解我們的身體是如何進行“移動”是極為重要的。
在生活中我們的身體的一切運動都離不開“力”,這個“力”絕不是簡單的“肌肉收縮”(沒有“支點”的工作是徒勞的),而是我們要找到一個“支點” ,並通過“肌肉的收縮”施力於“支點”,使我們的身體“遠離”這個“支點”的過程就是“移動”。在舞蹈中我們既可以理解為“遠離支點”,也可以理解為“推開支點”,當然這個“支點”就是地板,因此我們常說:“作為舞者最親密的伙伴不是'舞伴',而是'地板' ”,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我們身體來說這個“支點”是來自地板,那麼反過來說“地板”的“反作用力”施加於我們身體的哪裡呢?難道是與地板接觸的“腳”?顯而易見不可能是“腳”,“腳”僅僅是傳導“力”的一個環節而已,“腿”、“髖”、“腰”?顯然都不是,這些都是“傳導力的環節”而不是“力的支點”。只有明確了“支點”的位置之後,才會深刻的理解“移動”的“能量源”,才會真正的體會到人體運動的“發動機”,只有這樣您的舞蹈才會步入正常軌道,否則將會“事倍功半”的“徒勞而無功”,實乃舞者之大忌。
世界大師曾提出了“紅、黃、綠”原理,很貼切也很實用。“紅色”代表上半身(橫膈膜以上的“框架”),“黃色”是身體中間部分(橫膈膜以下至膝關節以上),“綠色”是腳(膝關節以下)。用“腳”跳舞的人猶如“赤腳走路”毫無悠閒可言;用“胯”跳舞的人猶如“溝裡推車”笨重死板;而用“框架”跳舞的人灑脫、飄逸、輕鬆自如。
“力點”到底作用於哪裡呢?力學之驗證和體驗,這個“力點”是由“支撐腿”傳導至同側的“肩胛骨”下沿的“ 橫膈膜 ”處,既不是“腳”,也不是“跨”,更不是所謂的“中腰”。您可以由單腳站立開始進行體會,由地板傳導的“反作用力”經過我們的“腳”、“腿”、“跨”、“腰”直至我們的“支點”,這裡是“能量”的“集聚地”,此時通過您“背部肌肉”的收縮,很容易的控制了您的“框架”,同時您也會很容易的控制您的“腿”和“腳”,此時您“跨”的動作也是可控的,這就是我們身體的“能量的中心”,是我們身體一切運動的“發動機”。而“跨”(髖)只是人體運動的“方向盤”而已。
世界大師曾表述的“移動”都是由“紅色”開始,經過“黃色”的“傳導”最終“釋放”於“綠色”。請注意:這個“能量”的傳遞過程是循環往復的,首先是我們的“體重”作用於“地板”,此時“地板”又給我們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這種“力”的傳遞過程是內在的也是無法看見的,這就是所說的內力,是“力”(能量)的積聚的過程。“積聚能量”的過程就是“蓄勢”的過程,
在舞蹈中可以理解為“上弦”加“張力”的過程,只有這樣的“蓄勢”才有可能“待發”,“腳隨身動”、“身體帶腿”,這就是《運動生物力學》的基本原理, “腳隨身動”或者說“身體帶腳”才是舞蹈的基本,切不可本末倒置。
在此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身動””不一定需要“移動”才是“動”,決不可簡單的理解成“移動”,“動”僅僅是相對的,“上弦”加“張力”的過程也是“動”,這個“動”就是“蓄勢”的過程,有了這個“蓄勢”的“上弦”加“張力”的“動”,才會出現“待發”之勢,這才是“腳隨身動”、“身體帶腿”的真諦。
還要深刻理解“支撐腿”與“擺動腿”的“主動”與“被動”的關係,此時要理解“支點”的“蓄勢”(支撐腿)與“待發”(擺動腿),其控制的能量來自於我們的“肌肉收縮”,移動的是我們的“框架”(上半身),而不是簡單的“腿”,理解了這些原則之後,您的思想才會得到徹底的解放。
不要簡單的嘗試知識來理解跳舞,而應該通過敏銳的領悟力來親身體會。這裡所說的“知識”不是指您的理論、您的學識,而是指您幾十年來由於自然的“走步”形成的“習慣”,這種“習慣”已經深深的紮根於您的頭腦中了,可以說已經達到了“無意識”狀態。因此在我們開始學舞時就應該為此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學習舞蹈不是讓我們增加什麼,而是要改變以往那些不符合舞蹈要求的“習慣”性動作。
首先要把那些無意識的“習慣”,通過有意識的工作(訓練)加以“忘卻”,然後再通過反复的練習,建立起符合舞蹈需要的“習慣”的過程,這就是練習的作用,因此說練習100遍與練習1000遍的效果是不同的,當然不正確的練習即使10000遍也是徒勞的,只有正確的技術達到了“自動化”水平才是經典的。
在這裡講的“移動”,是“力”的“支點”,通過支撐腿“ 背部肌肉 ”的收縮,提拉擺動腿的過程是非常明顯的,這裡不難看出“腿”和“腳”是身體提拉的結果,其腳步落點是身體“重心”自然移動的結果,絕不是人為的“伸腿、伸腳”的過程。
舞者的“原地”練習:體會來自於“地板”的“能量”,通過我們的腳、腿、髖、腰直達“我們身體的能量源”,然後再“釋放”到身體的四周(既身體的末梢),這個過程是“蓄勢”和“待發”的轉換過程,在舞蹈中也是造就“合二為一”、一體化舞蹈的入門練習,也是增加“抗力”的蓄積過程。符合《運動生物力學》運動中人體的運動規律,肌肉收縮的機制,能量的轉化與守恆定律。
講習會- 霍斯特.比爾-摩登舞2015-中文配音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司令工作室,有更多驚喜
本公眾號,無廣告,純分享。